11月19日,深中通道項目鋼箱梁制造啟動大會在中鐵工業旗下中鐵山橋南方工程裝備公司舉行。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副主任范傳斌,橋梁工程管理部部長姚志安,中山翠亨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嶸,深中通道項目JL06標總監理工程師龔紅星等領導出席儀式。啟動大會上,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副主任范傳斌宣布深中通道鋼箱梁制造G05標項目正式啟動。他強調要嚴格執行各項制造程序和質量標準,高起點、高質量、高標準地抓好鋼箱梁制造的各項工作,譜寫深中通道建設的新華章。
深中通道是繼舉世矚目的港珠澳大橋后的又一世界級橋梁工程。在10月29日,中鐵工業所屬中鐵山橋和中鐵寶橋分別與廣東省公路建設有限公司正式簽訂深中通道項目G05、G04兩個標段、共約 18.4 萬噸鋼箱梁制造合同。
下面,讓我們了解一下世界級超大集群工程——深中通道項目鋼箱梁制造“智能制造”解決方案。
深中通道的建設將是繼港珠澳大橋后我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又一個重要的里程碑,目前,是我國乃至世界上技術難度最大、建造工藝最復雜的工程之一。
| 集“橋、島、隧、水下互通”于一體的世界級跨海通道工程,項目總長約24公里,鋼箱梁制造是深中通道主體橋梁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
| 設計使用壽命100年,須滿足安全、優質,智慧、高效,耐久、經濟,環保、美觀的要求。 |
| 推動大灣新區從“走廊”發展向“環灣”發展轉變,對粵港澳融合發展,建設國際一流大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將產生積極影響。 |
| 大橋預計于2021年開始架設,2023年完成相應制造,全線計劃于2024年建成通車,對鋼箱梁的加工制造質量和工期控制提出了很大的挑戰。 |
以“建設世界一流橋梁”為目標,堅持創新驅動,以設備、工法、工藝為核心,提升工程質量,保障工程耐久性,推動鋼箱梁制造模式變革,努力把該項目打造成新時代“交通強國”鋼橋梁制造的新標桿,通過深中通道項目,產生廣泛而長期的示范性影響,傳播“中鐵工業、世界品牌”企業愿景。
深中通道世界最大跨徑海中鋼箱梁懸索橋——伶仃洋大橋效果圖
中鐵工業時刻關注行業技術進步,經過多年積淀和技術提升,形成了先進的造橋理念,特別是在正交異性鋼橋面板領域,參與了港珠澳大橋、虎門二橋、青山長江大橋等多個項目的國家級課題的研究,對正交異性板的疲勞有深刻的認識。為此,在深中通道鋼箱梁制造中推行鋼結構智能制造,以“兩化融合”(工業化、信息化)為基礎,推進“互聯網+橋梁制造”建設,以解決正交異性橋面板疲勞損傷等鋼箱梁通病為突破點,充分借鑒沉管隧道鋼殼智能制造項目的實施經驗,實現工業無線網絡全覆蓋,建設基于BIM技術的項目管理協同制造云平臺,對現有的關鍵工序進行設備升級,對制造技術進行改進和提升,吸收機器人、BIM技術、數字技術、信息化技術的新成果,推行制造生產線中BIM技術、智能裝備的實施應用,通過智能化管控,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率完成好這項偉大的世紀工程。
充分發揮中鐵山橋南方工程裝備公司、中鐵寶橋(揚州)公司,兩個生產基地優勢,強化項目綜合集成管理,以質量管理和生產進度管理為核心載體,集成物資管理、技術管理、運輸管理、風險管理等各項要素,全面規劃、統籌協調、集成資源、綜合控制,有序高效地推進鋼橋梁制造。
構建以板材智能下料切割生產線、板單元智能焊接生產線、節段智能總拼生產線、鋼箱梁智能涂裝生產線以及車間制造執行智能管控系統為核心的“四線一系統”,推進我國橋梁制造向信息化、智能化發展,全面促進鋼箱梁制造產業的轉型升級。
利用傳感網絡化綜合集成技術,深中通道鋼箱梁智能制造將自動化生產線、焊接、裝配、涂裝機器人等數字化制造裝備有機地集成在一起,通過執行指令、工作狀態和運行管理等制造活動之間信息的實時交互,夯實鋼箱梁智能制造的核心能力的技術基礎,推動橋梁制造模式的深刻變革,創新中國橋梁建造發展模式。
| 已形成了完整的、可實施的、穩定可靠的U肋雙面全熔透焊接技術,達到U肋焊縫全熔透、無缺陷、可檢測要求。 |
| 在行業內率先完成了組焊一體技術的開發和設備的安裝調試,質量穩定可靠,為本項目的實施奠定了基礎。 |
| 擁有完整的三維測量設備及數字拼裝技術,成功應用于北京永定河大橋、虎門二橋等多個項目。 |
| 完成連續焊接、熱包頭焊接試驗,消除該部位焊接初始缺陷。 |
| 創新性提出基于電磁的無損支撐系統,實現總拼快速、無損傷組焊,已完成試驗。 |
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
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
不久的將來
一個世界級超大集群工程
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中實現
大潮起珠江
站在歷史和時代發展的潮頭
唯有銳意進取
敢為人先
才能書寫時代華章
中鐵工業歡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