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4日,來自國內從事TBM制造、施工、規劃設計和科研教學崗位的80余位專家和師生齊聚北京云瑧金陵蓮花酒店,成功地召開了由國家“973”TBM科研項目組和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共同舉辦的“TBM掘進參數數據分享與機器學習:平行分析研討交流會議”。
TBM作為國之重器,其市場長期被國外廠家占領。國家對TBM掘進技術高度重視,國家基礎研究973計劃先后為TBM掘進技術設置了4個項目,促進了我國TBM掘進技術的快速發展。自2014年12月27日我國第一臺TBM掘進機成功應用,TBM掘進機自主制造的發展勢頭良好,已成為中國制造的一顆璀璨明珠。
當今,TBM工程遍及大江南北。未來,川藏鐵路、渤海灣隧道、南水北調西線項目,一個又一個雄偉的工程在向我們招手。
今天,TBM掘進技術又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本次會議12家團隊提供的TBM施工性狀預測的成果表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完全有可能在TBM上突破瓶頸,將TBM安全、高效掘進技術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中國能否抓住這次機遇,將TBM掘進技術打造成繼高鐵、華為5G技術之后的又一驕傲?這有待我國信息、機電、巖土等多個工程領域專家共同努力。
為此,我們倡議:
1. 繼續推進TBM掘進機數據標準化和數據共享工作。數據標準化和共享是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分析能否成功的基礎,沒有現場的海量數據,也就沒有TBM智能掘進技術的未來。此次中鐵裝備的數據共享是一個良好的開端,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地在全行業內呼吁和推動TBM數據標準化和數據共享工作,逐步推進在行政指令指導下的TBM掘進機數據采集和管理工作。
2. 推動學科和行業交叉。我們呼吁信息專家、機電專家與巖土工程專家通力協作,相互融合,進一步提高我國TBM掘進技術的水平,達到安全高效智能掘進的新高度。
3.緊密結合重大工程。我們呼吁已經開始和將來的國家級TBM重點工程為大數據、人工智能的研發工作提供更大的空間。我們也呼吁科技人員以高度的責任心投入到TBM工程的第一線,開發出一個針對TBM施工的智能產品。
4. 發揮學會的作用。作為凝聚我國廣大巖土科技工作者智慧和學識的學術團體,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將成為引領TBM智能化的中堅力量。以學會廣大會員單位為依托,研發數據共享平臺、形成數據共享機制,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數據共享。我們期待并支持學會在這一領域發揮更大的作用。
1764年,瓦特改進了蒸汽機,開啟了工業時代。我們錯過了這一機遇,落后挨打了近兩百年。1995年,人類開始普及互聯網,開啟了信息時代。能否抓住這次人工智能時代的機遇,這是中華民族崛起的關鍵。
讓我們共同努力,將中國這個TBM大國建設為TBM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