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至31日,由中鐵開投、《橋梁》雜志社、昆明市交通運輸局聯合主辦,中鐵工業九橋公司承辦的全國裝配式鋼混組合梁制運架技術交流及現場觀摩會在云南昆明舉行。來自橋梁領域的院士、專家及相關單位的代表近400余人參加了會議,中鐵工業副總經理王建喜等出席會議。會議就尋沾高速項目創新使用的裝配式鋼混組合梁制運架一體技術成功案例作了討論交流,就建橋新技術的運用和推廣進行了充分探討。
會議特別邀請到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總院總工程師邵長宇作了題為《橋梁工業化建造及組合結構發展的思考》的報告。報告介紹了橋梁工業化建造的基本要求和主要特征,并從工業化建造的內涵出發,對裝配式橋梁的合理結構形式進行分析探討。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中鐵設計副總工程師徐升橋作了題為《大規格熱軋H型鋼組合梁橋設計研究》的報告。報告介紹了典型大規格熱軋H型鋼組合梁合理結構形式,大規格熱軋合理斷面、材料,以及配套的裝配式橋墩設計方案。

與會專家學者赴尋沾高速小龍潭大橋進行了現場觀摩,負責架梁施工的中鐵工業九橋公司僅用一臺大跨度架橋機就將長50米、重達270噸的單榀鋼混組合梁穩穩架設完畢,這種裝配式鋼混組合簡支梁制運架技術也被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中國青年報、中國日報、人民鐵道報、人民網、中新網、云南衛視等國內50余家主流媒體比喻為“搭積木”,全長804米的小龍潭大橋將成為我國首座運用這種領先技術鋪架的大跨度橋梁。
技術交流會將學術報告與現場觀摩相結合,加深了參會人員對裝配式鋼混組合梁制運架技術的認知與了解。會議的學習和交流成果為建設品質工程提供核心技術資源、培養一線技術人才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裝配式鋼混組合簡支梁制運架技術
尋沾高速小龍潭大橋位于整體式路基段上,橋址海拔高程介于1938-2018米之間,相對高差80米,屬構造剝蝕淺切中低山地貌單元,橋址地處揚子亞板塊之滇東凹陷帶,發育尋甸-功山大斷層,規模巨大、長期活動、性質復雜。在地震帶上采用現場澆筑施工的傳統模式建橋,將會不可避免受到應力作用,對橋梁安全帶來影響。
結合受控因素以及地形、地質、地貌、水文等情況,小龍潭大橋上部結構被設計為裝配式鋼混組合簡支梁。簡單說來,傳統橋梁架設方式遵循先后工序,而裝配式施工則可同步進行,比如橋梁在鋪架過程中,鋼混組合梁就已經在預制場內澆筑成型,這得益于裝配式工藝的特點:前方“搭積木”,后方“造積木”能提前把橋梁需要的鋼主梁等“零件”進行標準化設計,分段工廠標準化制造,在施工現場只需像“搭積木”一樣,將它們組裝起來就行了,提高了鋼結構制造、運輸和拼裝的功效和質量。
中鐵九橋總經理李方敏表示,應用于小龍潭大橋的裝配式鋼混組合簡支梁制運架技術在施工中的探索創新和技術攻關,對于引領行業標準有著重要意義和價值。
為了確保鋼梁安全可靠、快速高效地完成架設,中鐵九橋還研制了專業架橋機,用于小龍潭大橋鋼混組合簡支梁的安裝施工。該架橋機采用先進的機、電、液一體化構造,架橋機每一次就位,就能完成半幅單跨組合梁的架設,無需整機橫移,每兩天可架設三榀組合梁,施工效率是傳統工法的2-3倍,計劃今年4月中旬即可完成全部鋼混組合梁架設。
據了解,裝配式鋼混組合簡支梁制運架技術有降低環境干擾、減少現場污染、提高施工質量、縮短工期等優點,在國家政策及技術發展的引導下,橋梁裝配式結構已經成為主要發展趨勢,并在各項大型工程中得到廣泛的應用。2016年,國家交通運輸部下發了58號文《關于推進公路鋼結構橋梁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要“推進鋼結構橋梁工業化、標準化、智能化建造。應大力推進鋼結構橋梁建設標準化設計、工業化生產、裝配化施工,提升橋梁工程的質量品質”。云南省交通廳積極響應,聯合多方共同研究和推廣裝配式鋼結構橋梁在高速公路上設計、制造、安裝、維養等方面的應用,尋沾高速的小龍潭大橋、牛欄江大橋即為試驗項目之一。
尋甸至沾益高速公路工程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尋甸縣、曲靖市沾益區境內,主線全長 59.904千米,為雙向六車道高等級公路。計劃工期為34個月,計劃2019年9月底竣工。
尋甸至沾益高速公路是滇中城市經濟圈高速公路環線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銀川至昆明高速公路(G85)和杭州至瑞麗高速公路(G56)的橫向連接線,云南綜合交通建設5年大會戰重點項目,其建設將形成區域內一條重要的經濟干線,補充、完善云南干線公路網中的布局,將進一步促進項目沿線區域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具有重要的政治、經濟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