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鐵工業正式披露2018年年報并召開業績發布會后,上海證券報、中國證券報、證券日報、證券時報等30余家財經媒體陸續刊發文章,點贊公司2018年的優異業績,在業界引起強烈反響。
2018年中鐵工業隧道施工裝備業務、鋼結構制造與安裝業務均實現高速增長,道岔業務和鐵路施工機械板塊也保持了相對穩定的業績。分析指出,當前,國家正穩步推進雄安新區建設和京津冀一體化,大力發展海南自貿區、粵港澳大灣區和長江經濟帶,積極實施鄉村振興、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打造軌道上都市圈,建設交通強國、制造強國,這些都為中鐵工業創造了一個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可以預見,企業未來的發展環境必將持續向好。
上海證券報、東方頭條 、同花順財經 、金融界
隨著國家基建“補短板”政策的逐步落地,川藏鐵路、西(安)延(安)鐵路、西(安)十(堰)鐵路等大型鐵路建設項目的陸續啟動,適用于高原、高寒、地熱、溶洞等復雜施工環境的“極端裝備”市場需求量將快速增長。此外,在地下綜合管廊、地下商業、地下停車場、地下多功能綜合體等項目將成為城市建設新趨勢,預計未來城市軌道交通領域投資將會保持一定強度,盾構機在新興領域需求仍將保持一定規模的增長。
在鋼結構制造與安裝業務方面,2018年市場持續保持爆發式增長態勢,中鐵工業緊抓市場機遇、最大程度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不斷提高中標質量,新簽合同額再創新高。目前,國家發改委已經陸續批復一系列基礎設施投資項目,依托行業政策以及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公司今年橋梁鋼結構市場總體趨勢將持續向好。
在新型軌道交通車輛業務方面,公司已完成磁浮車輛和跨座式單軌車輛的樣車研制,正在積極推動項目落地。隨著我國城鎮化、特色小鎮快速發展和“一帶一路”建設深入實施,以跨座式單軌、懸掛式軌道交通、磁懸浮等為代表的新興軌道交通呈現出需求窗口期。
中國證券報、財富投資網、東方頭條、中國企業報道
2018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78.98億元,同比增長12.67%;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4.81億元,同比增長10.56%;基本每股收益0.67元。公司擬每10股派送現金紅利1.15元(含稅)。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中鐵工業實現新簽合同額308.4億元,同比增長23.2%。對于營業收入增長的原因,主要系公司盾構市場前期充裕的在手訂單在本年轉化為收入,同時本年大型鋼結構項目完工較多,整體收入穩步提升。報告期內,公司正在從事的新興業務包括新制式軌道交通車輛業務和環保業務。2018年,公司重組成立中鐵磁浮,合資設立了中鐵軌道,完成磁浮車輛和跨座式單軌車輛的樣車研制,目前正在積極推動項目落地;另外,公司成立了中鐵環境,正式進軍環保領域。
證券日報、東方財富網、金融界、匯金網、中國資訊網
中鐵工業的新興業務亦逐漸成為其主營業務的一大看點。據悉,公司新型軌道交通車輛如期完成,致力于打造新的業績增長引擎。2018年,中鐵工業重組成立中鐵磁浮科技(成都)有限公司,合資設立了中鐵軌道交通裝備有限公司,致力于新型軌道交通車輛的制造,目前,已完成磁浮車輛和跨座式單軌車輛的樣車研制,目前正在積極推動項目落地。
中鐵工業所屬中鐵軌道交通裝備有限公司在實現“新時代號”跨座式單軌樣車下線等階段性目標的基礎上,圍繞“項目落地、產品多元、管理提升”的新目標,全力開拓市場,力爭項目早日落地;中鐵工業所屬中鐵磁浮科技(成都)有限公司將在優化和改進樣車設計方案的基礎上向工程化轉化,開展地鐵磁浮、貨運磁浮、公路磁浮、懸掛磁浮等新產品的研究,力爭實現由技術向產品、由產品向項目、由項目向產業轉化的道路。
展望未來,中鐵工業在2018年報中指出,公司將努力實現從制造業向服務型制造業轉型升級,從傳統制造業向智能制造業轉型升級,實現“中鐵工業,世界品牌”的宏偉愿景。
證券時報、e公司、頂尖財經網、云掌財經
2018年8月,暫停了近1年的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審批再次重啟,當年下半年,國家發改委陸續批復了蘇州、重慶、濟南、杭州、上海、長春等地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合計總里程771公里,總投資6,268億元,應用在地鐵建設領域的盾構機將保持高位市場需求。2018年,中鐵工業鋼結構制造與安裝業務實現了較快增長,當年度新簽合同額141.7億元,同比增長43%。記者注意到,2018年,中鐵工業重組成立中鐵磁浮科技(成都)有限公司,合資設立了中鐵軌道交通裝備有限公司,致力于新型軌道交通車輛的制造。目前,中鐵工業已完成磁浮車輛和跨座式單軌車輛的樣車研制,目前正在積極推動項目落地。
此外,搜狐、新浪、網易、今日頭條等各大門戶網站和新媒體也對相關評論進行了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