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川藏鐵路建設前期工作正在務實推進,2019年鐵總工作會議提出,將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推進川藏鐵路規劃建設,力爭今年三季度末具備開工建設條件。川藏鐵路是國家發展的重大戰略部署,是長遠發展和以百年計的宏大工程,其施工建設離不開先進工程機械的支持,同時也將有力推動我國裝備制造業的發展。
近日,《中國工業報》記者就川藏鐵路極端裝備研制的有關問題采訪了中鐵工業總經理李建斌,原文如下:
當前,科學技術進步和經濟建設發展對裝備的要求已從常規逐步向極端發展。高標準、高質量的工程建設要求,與極度復雜惡劣的工程環境互為矛盾,這為極端裝備的應用提供了重大機遇。而極端裝備制造領域核心技術的突破,對于行業技術進步和基礎工業水平提高有積極的帶動作用。
中鐵工業作為國內隧道掘進設備、橋梁工程裝備、鐵路道岔研制的龍頭企業。在川藏鐵路建設中承擔著為施工提供成套裝備的重大使命。這不僅體現出央企追求高質量發展的責任擔當,同時也是推動中國裝備工業邁向國際產業鏈中高端的大膽實踐。

▲川藏鐵路線路示意圖
交談中,李建斌首先對國內外極端制造的狀況進行了簡要解析:“作為先進制造技術的核心之一的極端裝備制造,在20世紀下半葉快速發展,向多領域滲透,已成為當代先進制造的重要特征,是各國搶占新一輪制造技術制高點的必爭之地,其所形成的強大生產力已成為國力競爭的重要表現。”目前,國內極端裝備制造取得積極進展,但在核心技術和一些關鍵環節等與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他認為:“在加快向制造強國轉變,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提升極端裝備制造能力有著特殊意義。一方面,極端裝備制造產業技術能夠從前沿倒逼國內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另一方面,極端裝備制造應用到常規產品設計和制造中,將對推動產業升級和產品換代以及制造技術的優化提升發揮極強帶動作用。”
在多年實踐中,中鐵工業成功研制了高原架橋機、跨海大橋箱梁運架搬提運設備以及國內最大直徑的“彩云號”、TBM“春風號”泥水平衡盾構機、馬蹄形盾構機等隧道施工裝備,為極端裝備研制積累了豐富經驗。

▲中鐵工業研制的極端橋梁裝備—40米跨箱梁1000噸級架運裝備

▲中鐵工業研制的極端隧道施工裝備——最大直徑泥水平衡盾構機“春風號”
李建斌介紹說:“公司已對川藏鐵路建設中的重大成套裝備需求情況進行了詳細梳理。我們所實施的‘極端裝備研制攻關工程’將重點選擇國內外空白產品實施突破。”其中,包括第四代半(以激光、水射流、風射流、聲波等技術進行輔助破巖)、第五代掘進裝備(以激光、水射流、風射流、聲波、射線、核能、化學物質掘進破巖);富水雙模式盾構,超大直徑TBM(硬巖掘進機)、預制化橋墩橋梁裝配一體機、耐侯道岔和橋梁鋼結構、高寒地區裝配式房屋等。

▲第四代半掘進機示意圖
“在極端裝備研制過程中依托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的信息技術,實現極端裝備具備感知、分析、推理、決策、控制等功能,以提高施工效率,提升工程質量是此次攻關工程重要工作內容。”在他看來:“極端制造與智能制造相結合,研發全新的大國重器,代表著一次重大裝備革命,是工程建設機械化的一個發展趨勢,同時也是企業能級提升的內在需要。”

▲2018年10月29日,中鐵工業在鄭州召開了以“助推工程裝備技術升級,打造新的經濟增長極,提升國家核心競爭力”為主題的川藏鐵路極端裝備研究制造誓師動員大會
“極端裝備是多學科技術綜合應用集大成的產品。需要整個工業體系的融通合作。”李建斌進而建議:“應集中各方優質資源,組團實施研制攻關,可成立依托于企業的國家級極端裝備研制創新中心,達成強強聯合、上下游協同共贏局面。同時借助這一契機,促進多種優質資源的專業協同,為攻克重大技術進行全方位的、創新性的組織模式探索,為進一步深化改革先行先試。”